找到相关内容96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福建哲学和宗教

    的中心,指不分差别彼此普遍相爱,在思想上是以博爱取代自私之爱,在政治上以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墨子十分注重物质利益的作用,他认为“兼相爱”的结果是“交相利”。  墨子是最早自觉批判天命论的思想家,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41270605.html
  • 千里学禅(2)

    曾经尝试和老师辩论,我说我想要写书的目的是为了传达博爱。他仍旧不同意,仍旧肯定地说这显然是要人们读我的书,以至要他们学习关于这个不痛的世界,和令他们得益。但我的目的的始终是要某样东西。我时常自我反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85170745.html
  • 佛教慈善事业的一个范例

    宗教团体居多,这可能是因为各宗教的教职人员与信徒,受到慈悲或博爱的教义熏陶,所以对于济贫救苦,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此中又以佛教慈济功德会之团体最为庞大,成员最为众多(已有四百万人以上),其成效亦最为...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1170803.html
  • 传统中国人的精神空间与生存方式

    公共生活所必需的自由、平等、博爱及契约、法律、民主、人权观念,社会缺乏基本的团结、自律、规则、公平、公正,权力腐败猖獗,假冒伪劣防不胜防。法律体系依托在强制性的政权上,形成人治。现代人文精神的失落,民族...因此世俗生活中的上下服从关系淡薄了。而市场经济取代庄园经济后,贵族或者像英国那样自动退居边缘,或者像法国那样被送上断头台,地位削弱,于是剩下人与人之间平行、自由、契约、法治、理性、公德、博爱的关系。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1071204.html
  • 英伦归来话佛教——净因﹑圆慈法师访谈录

    Kabul)山谷、东至日本、南至斯里兰卡、北至西伯利亚广泛地区的精神导师。释尊令人崇敬的人格魅力,孕育了以崇高的道德与博爱的理想为准绳的一代文明,孕育了净化千百万人心灵并使之发挥其最大潜能的充满活力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85871440.html
  • 佛法与生活——素全法师访谈实录

    他们可以去品味生活,一般人也很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然后也很有文化,或者他们也会具有一些博爱、分享、奉献这样的一些理念,偶尔也会跟人家谈一些佛法的一些基本东西,比如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90471448.html
  • 学诚法师:社会福祉与佛教慈善

    85%。为什么民众的慈善习惯会有这样大的差距呢?一方面民众贫富的差距是一个原因,另一方面,如上所说,更根本的在于慈善文化的厚薄。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慈善文化源自几百年来倡导为上帝创造财富和博爱上帝子民的...

    学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5773564.html
  • 人生格言

    菩萨道。   结语   人为了事业无不以勤取胜、以勤补拙;勤奋精进,是任何事业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世间的学问、事业、博爱等都离不开勤奋精进。佛教的修行证果亦复如是,不过勤要适可而止,不要因为辛劳过度而...

    达义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35177293.html
  • 空海法师:永嘉大师证道歌诠述(上)

    大自然、让法界来说法?你真的有那么多的罪业吗?放下那些别人所跟你催眠的语言,回到法界里来,让法界来告诉你!   当你真的看到大自然、看到法界的这些真理实相,你会了悟啊!大自然是如此的博爱、如此的在...

    空海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481378553.html
  • 金刚经的现代意义——济群法师

    行善止恶,博爱大众,如果能遵守这些教义,也能得到人天善果。不过人天福报再大,难免掺杂烦恼痛苦,更何况,福报享尽必然坠落。而出世二乘虽然解脱了个人的烦恼痛苦,但仅能自利。因此,唯有发菩提心才是最究竟的。 ...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4778880.html